不管你有没有发觉,或有没有在意,都不得不承认,环保行业在近几年的突飞猛进,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均正呈现出越来越强化升级的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提速造就了社会生活的翻天覆地,粗放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之殇正是在“吃穿住行用”获得极大满足后被摆上台面的又一“关卡”。更何况,这一关卡看似简简单单,实则纷繁复杂,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正如一个瓷碗,打碎很容易,而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恢复原样却难于上青天。生态环境的污染和修复也是同样的道理。进入2016这一“十三五”的开端之年后,环保面临的困境仍旧重重。毕竟,国家高层重视和民众意识提升是一,在污染治理过程中遭遇的困顿又是一,无法划上等号。
国家环保部在过去几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制定以及参与制定的各项环保政策法律法规,以“新环保法”、“大气十条”、“水十条”等为代表,使全国环保工作走向正规快速的道路。督查、约谈、通报等作为辅助力量,展现出的作用同样有目共睹。
人虽努力,如若天不帮忙,似乎污染治理方面收到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具有视觉或听觉上的冲击力。
单就雾霾而言,“奥运蓝”“APEC蓝”“约谈蓝”等各种蓝层出不穷,然而并没有哪种蓝是常驻天际的,短暂的养眼也都成为民众记忆力的一抹颜色而已。重工业污染,化石燃料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甚至是熏腊肉柴火鸡等等,雾霾的成因似乎永远无法让民众心服口服,所以在没有“某某蓝”帮忙的时候,人们的能做的也仅剩下:等风来。
和雾霾一样,2015年4月份,“水十条”出台之后,水污染治理的大手抓的更严,惩处方式多样化,惩罚力度在加大,只是“牛奶河”“血河”等“XX河”还是在接连冒头,水质监测数据造假的情况仍旧存在。
遭遇同等困惑的还有固废处理,“垃圾围城”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阻碍,如若不加以控制,人人都知道结果是什么。但现实却是怎样的情状?垃圾分类试了十几年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垃圾焚烧惹来的“邻避事件”不是新鲜事;自家的垃圾倒在别人家门口,以为这样就算是万事大吉;秸秆禁烧禁了多年,每逢收获季节焚烧的浓烟成为加重污染的元凶……
再说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让镉大米、血铅等成为很多人不愿提起的噩梦。而土壤污染基本上就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一旦遭遇污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治理之难,由此可见一般。
道出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并非是要否定多年来的治理成果,而是想说明,进入“十三五”新时期之后,我国环保工作仍旧需要巨大的力量进行突围,不能有丝毫懈怠。美丽中国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实现,而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更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割舍不开。
2016,环保的突围,也才刚刚开始而已。